东京工业大学 Iwamoto 组[26]采用共溅射 Cu-Ti 合金靶 氧分压渐变工艺,在玻璃表面构筑了 300 nm 厚的 CuxTiyOz 梯度层,Cu 含量从 0 at%(玻璃侧)连续升至 85 at%(铜侧),对应 CTE 由 5 ppm 连续过渡到 15 ppm。FEM 模拟显示,该梯度层把原本集中在 Cu/SiO₂ 界面处的最大剪应力 τmax 从 420 MPa 降至 180 MPa,降幅 57%。但梯度层本身为金属-氧化物复合相,电阻率比纯铜高 2–3 个数量级,无法作为信号线直接使用,只能作为“牺牲缓冲”留在结构中,牺牲布线密度。
东京工业大学 Iwamoto 组[26]采用共溅射 Cu-Ti 合金靶 氧分压渐变工艺,在玻璃表面构筑了 300 nm 厚的 CuxTiyOz 梯度层,Cu 含量从 0 at%(玻璃侧)连续升至 85 at%(铜侧),对应 CTE 由 5 ppm 连续过渡到 15 ppm。FEM 模拟显示,该梯度层把原本集中在 Cu/SiO₂ 界面处的最大剪应力 τmax 从 420 MPa 降至 180 MPa,降幅 57%。但梯度层本身为金属-氧化物复合相,电阻率比纯铜高 2–3 个数量级,无法作为信号线直接使用,只能作为“牺牲缓冲”留在结构中,牺牲布线密度。
发布时间:2025-09-08 04:4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