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答:(1)我国近代保险业的发展阶段
①新中国保险事业的形成和发展(1949~1957年)
a.人民保险事业的创立和发展
1949年10月20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在北京成立,宣告了新中国统一的国家保险机构的诞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在成立后,本着“保护国家财产,保障生产安全,促进物资交流,增进人民福利”的基本方针,配合国家经济建设,先后开办了各种保险业务。
b.人民政府对旧中国保险市场的整顿和改造
在创建和发展人民保险事业的同时,人民政府对旧中国的保险市场进行了整顿和改造。首先,接管官僚资本的保险公司。其次,对民族资本的保险公司进行整顿和改造。再次,对外商保险公司实行限制政策。
②中国保险事业的停领(1958~1978年)
1958~1978年这二十年间,我国经历了三年“大跃进”、三年自然灾害、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剧烈震荡,我国经济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我国的保险市场因此偏离了正确轨道,陷入崩溃的状态。
③中国保险事业的恢复(1979~1985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我国保险市场以此为契机逐渐恢复。
④中国保险业的逐步完善(1986年至今)我国保险业从1986年起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时期,并逐步走向完善和成熟。具体表现在:a.保险机构不断增加,逐步形成多元化竞争格局:b.保险中介人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c.保险业务持续发展,市场规模迅速扩大;d.保险市场监管逐步走向规范化。
(2)我国近代保险业发展缓慢的原因
①近代商业保险是帝国主义列强强制输入中国的,帝国主义的保险公司长期垄断我国保险市场。他们经营保险的目的在于谋求最大利润,掠夺中国财富,他们在中国实行的是掠夺性的保险政策,其业务范围局限于当时经济较发达的通商口岸,保险对象绝大部分是工商业者,没有也不可能面向广大群众。中国的民族保险业虽曾有过发展,但由于其自身的软弱性和局限性,始终步履维艰,发展缓慢,在保险市场上受制于人,处于从属地位。当时的中国政府虽也曾对保险有所认识,制定了一些法律法规,以图监督、管理保险市场,然而旧中国的半殖民地性质决定了政府作为的限刷一一约束不了外商保险机构,难以规范保险市场。因此,无论是民族保险,还是旧中国政府都难以担当起培育、建设中国保险市场的重任。
②近代中国长期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状态,实行的是闭关自守,抑制商品经济发展的政策,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在这种经济环境下,社会经济非常落后,人民生活极端贫困,难以形成对保险的有效需求。同时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条件下,人们以家庭为经济单位,以土地为生,土地的不可移动性束缚了人们之间的相互交往,滋生的是封闭式保守思想意识,对于各种风险事故引起的经济困难,习惯于依靠血缘亲属关系来解决,没有保险的习惯。
③近代中国长期战乱,特别是抗战发生后,国统区货币贬值,物价飞涨,通货膨账严重,国民党政府的腐败使国民经济陷于崩溃,致使原本落后的保险市场难以维持,至解放前夕,整个保险事业几乎陷于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