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说唱音乐的分类
汉族说唱音乐的分类
汉族说唱音乐的分类
汉族说唱音乐的分类
(一)鼓词类
京韵大鼓(我国北方代表性曲种)
•是由河北沧州、河间一带流行的“木板大鼓”发展而成的一种曲艺形式1870年前后,“木板大鼓”传入京、津,因带有乡下口音,被称为“怯大鼓”。著名大鼓艺人刘宝全把“怯大鼓”改用北京话演唱,正式定名为“京韵大鼓”。
•主要流行在河北、北京、天津地区
•主要伴奏乐器为大三弦、四胡,有时还使用琵琶,演奏者自击鼓板掌握节奏。
•20世纪20年代是京韵大鼓的鼎盛时期,形成了以刘宝全(被称为“鼓曲大王”)、白云鹏、张小轩为代表的三大流派。之后较有代表性的有白凤鸣的少白派和骆玉笙的骆派。
•骆玉笙,艺名"小彩舞",被誉为"金嗓歌王"。电视剧《四世同堂》的主题歌《重整河山待后生》,以京韵大鼓音乐为素材,原唱为骆玉笙。
•京韵大鼓代表曲目:《丑末寅初》(又名《三春景》)
(二)弹词类
•主要曲种有苏州弹词、扬州弹词等。
•苏州弹词(我国南方代表性曲种)
•发源于苏州地区,是江苏、浙江、上海一带颇具影响的说唱曲种
•演唱者多自兼乐器,并以三弦,琵琶为主要伴奏乐器。
•弹词讲究"说、噱、弹、唱"四功。
•在唱腔上,早期可以分为陈遇乾(陈遇乾 、俞秀山(前调)和马如飞(马调)三大流派。
•在这三调的基础上,流派不断发展,出现了蒋月泉(蒋调),徐丽仙(徐调)等著名流派。
•《蝶恋花•答李淑一》是用苏州弹词的曲调创作,为毛泽东诗词谱曲的优秀作品。这首词为毛泽东于1957年写成,1958年弹词演员赵开生为这首词谱曲。
(三)道情类
•主要曲种有河南坠子、安徽渔鼓等。
河南坠子
•因主要伴奏乐器为"坠子弦"(今称坠胡)且用河南语音演唱,故得名。
•代表作品有:
《王庆卖艺》《梁祝下山》《偷石榴》
(四)牌子曲
1.单弦牌子曲
最初由演唱者自弹三弦自唱,或唱者边唱边击八角鼓,另一人操三弦伴奏。
2.四川清音
其唱腔由明清两代的时调小曲和四川各地的民歌、戏曲音乐组合发展而成
3.天津时调
(五)琴书类
主要曲种有北京琴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