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又称价值无涉】 为论证涉及主观意义现象的专业学科(如社会学)如何在逻辑上是可能的,韦伯创造性地提出“价值中立”和“理想类型”的概念。 1.对价值中立的理解包含以下几点: ①价值判断是从伦理、文学和哲学观点推演出来的实际价值判断,即实践判断; ②科学中价值中立或价值自由就是在研究过程中要摆脱价值判断,或者不做价值判断,暂停价值判断 ③价值判断是科学领域之外的问题,不能依靠科学来解决。 2.价值中立是对研究过程所要要求的,指研究者在选定了研究对象之后,必须放弃任何主观的价值观念,严格以客观中立的态度进行观察与分析,从而保证研究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3.学术与政治的关系 ①价值中立不是要求学者没有或不能有自己的价值判断,二是要求他们应弄清在什么地方要诉诸分析的理解,在什么地方要诉诸情感,而是告诫他们不要把关于事实的科学分析与评论加以混淆 ②韦伯反对把学术和政治混为一谈,主张把讲课与演说区别开来。讲课是学术活动,是科学内的事情,不应有价值判断;演说是政治活动,是科学外的失去,可以有而且应该有价值判断。 ③可见韦伯的价值中立乃是一种学术研究的规范原则,而不是学术本身的一种构成原则。 简而言之,社会学的研究目的就是对个别社会现象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做出解释性理解和因果性说明,这里所说的因果说明是个别现象中具体的因果关系问题的归因问题。 4.价值相关性:是指在研究工作开始之前,研究者在选题和收集资料上表现出的主观性趣,又指在研究工作得出结论之后,研究者在实际应用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观目的性。 5.价值中立的基本内涵 价值中立的基本内含是,研究课题的选择和确立离不开价值的指导,如果没有研究者的价值观,那么课题的选择就失去了原则。然而,一旦研究者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念选择了研究课题,他就必须停止价值判断,必须用资料来说话。如果研究者去处理价值评判问题,就会使科学丧失客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