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马克思在批判地继承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建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它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价值实体和价值量决定的理论。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二因素,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商品的自然属性,而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马克思运用科学的抽象法,第一次把价值从交换价值中抽象出来,揭示了价值实体,并指出价值与交换价值的相互关系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外在表现形式。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价值量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量。劳动量是由劳动时间衡量的,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简单劳动为基础的,复杂劳动是作为倍加的简单劳动发挥作用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以及商品的价值量,会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2)劳动二重性学说。马克思首先发现了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劳动的二重性决定商品的二重性。根据劳动二重性学说,科学地解决了什么样的劳动创造价值,怎样创造价值的问题,为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价值形式和货币学说。商品价值作为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要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价值的表现形式就是交换价值。马克思分析了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阐明了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科学地说明了货币的起源和货币的本质,揭示了货币的职能和货币流通的规律,建立了完整的价值形式和货币学说。 (4)关于价值规律的学说。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规律,马克思揭示了商品经济的这一规律,对价值规律的内容、价值规律的作用及其表现形式都作了深入的分析,建立了关于价值规律的学说。 (5)马克思把商品、货币、价值等都看做反映一定生产关系的经济范畴,科学地说明了这些范畴的实质。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为物的外壳所掩盖。马克思揭示了商品拜物教的性质和根源,阐明了商品、货币、价值都是体现一定生产关系的经济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