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答:不记得是谁说的这句话了:人的一生,就是一场精神与肉体之间的肉搏。我甚至认为这简直就是一场上帝判决给人类的无期徒刑,一场人类永远打不完、也永远赢不了的战争。“打不完”从哲学层面来说是因为“人自身的局限性”是永恒存在的,这是人摆脱不了的宿命;而“赢不了”则是说,人的精神追求与肉体欲望是相互冲突的,永远也不可能达到统一完满。这是伦理学上最大的悖论,也就是现代人最艰难的生存困境。“昆德拉人义论自由伦理承认自身的欠缺,肉身的偶然存在,但乐于在自身的欠缺中沉醉,在既不知生又不知死的生存迷雾中找寻和选择兴奋的瞬间。”“基斯洛夫斯基神义论自由伦理承认自由伦理是艰难的,而且是欠然的自由,即便具有这既艰难又欠然选择自由的人,也无从推开自己的自由选择的道德承负。基斯洛夫斯基搂抱如履薄冰的生存者。”我觉得被刘小枫带着兜了一大圈,说大家不要相信群体神义,遵从个体人义,最后又提及人义是欠然的,大家还是投入神义的怀抱。人义和神义,这是两种信仰,可标准呢?作者避而不答。没有标准,大抵因为从人民公意转至自由个体伦理,社会中个人的作用在一瞬间凸显,我不管社会,只管自我张扬。大概可以套用那句老掉牙的话“多少个读者就有多少个哈姆雷特”,所以你不该强求一,因为人民公意的社会已经不再了。地球上人太多了,所以我们的信仰就不应该有一个标准,而该个体、个性化。这是一个没有标准的现代社会,可没有标准,过得很累。太杂太乱了,可惜偏偏是个体自由,乱作乱有理。东有理,西有理,放在策划上就是策划者眼里一切东西都是原材料,放在经济上就是一切东西都可以拿来卖,大家的价值观念放平了,没有所谓的良莠,一切都是歌舞升平,可实际上,个体的呼声愈发强烈,良和莠渐变地获得同等的价值之后,其实这个社会变得异常地糟糕。个体自由后,人与世界的关系越发地变少而清晰,为何?功利性越发地强烈,只因为这世界没有一个标准,与世界联系的唯一标准,让这世界不要太过功利。人的一生,就是一场精神与肉体之间的肉搏。在古代社会,肉体这个牢笼困住了精神的超脱,人们摒弃易朽的肉体赞颂精神的永恒;而在现代,肉体寻求解放,却因为精神的被困而反受限制,这时的人们才意识到了肉身的沉重感。提交截止日期:2013年12月27日注:请将文档保存类型设为“word 97-2003 文档”。雷同卷按0分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