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在设计方面,在满足构造要求的前提下,要尽量减少焊缝的数量和尺寸,采用适宜的焊脚尺寸和长度,搭接角焊缝宜采用细长焊缝,不用粗短焊缝,以避免焊接热量过于集中;焊缝尽可能对称布置,连接尽量平滑;避免焊缝过分集中或多方向焊缝相交于一点,以免相交处形成三向受拉应力状态,使材料变脆,为防止多方向焊缝相交,常采用使次要焊缝断开而主要焊缝连续通过的构造;搭接连接中不应只采用正面角焊缝传力;焊缝应布置在焊工便于施焊的位置,尽量避免仰焊。 在焊接工艺方面,应采用合理的焊接顺序和方向,例如,采用对称焊、分段焊、厚度方向分层焊等;应先焊收缩量较大的焊缝,后焊收缩量较小的焊缝,先焊错开的短缝,后焊通直的长缝,使其有较大的横向收缩余地;先焊使用时受力较大的主要焊缝,后焊受力较小的次要焊缝,这样可使受力较大的焊缝在焊接和冷却过程中有一定范围的伸缩余地,可减小焊接残余应力;采用反变形法,即施焊前使构件有一个与焊接残余变形相反的预变形,以减小最终的总变形;采用预热和后热措施,即旋焊前先将构件整体或局部预热至100~C~300℃,焊后保温一段时间,以减小焊接和冷却过程中温度的不均匀程度,从而降低焊接残余应力并减少发生裂纹的危险;采用高温回火(或称消除内应力退火)措施,在施焊后进行高温回火,即加热至600℃~650~C,保持一段时间恒温后缓慢冷却,对较小焊件可进行整体高温回火,由于加热已达钢材的热塑温度,可消除大部分残余应力,对较大焊件有时可对焊缝附近或残余应力较大部位附近进行局部高温回火,以减小焊接残余应力;用头部带小圆弧的小锤轻击焊缝,使焊缝得到延展,也可降低焊接残余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