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计分规则】: (一)目前存在的问题(1)补贴过多过滥,财政负担严重。财政补贴的项目过多,几乎生产、流通和消费等环节都有补贴,补贴的项目有价格补贴,企业亏损补贴,还有出口补贴及财政贴息等。企业亏损补贴更是遍及多种行业,对原材料投入、产出的结果、上游企业、下游企业都有补贴。由此形成的补贴金额过大,而大量的补贴加重了财政负担,是造成财政长期赤字的重要原因之一。虽然补贴在局部起到了经济调节作用,但却会削弱国家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 (2)长期的补贴使企业产生依赖思想,影响经济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而且人为地加剧了企业的不公平竞争。同时,由于补贴方式往往采取普遍受惠的形式,不需要补贴的利益主体也参与受补之列,有些受补者将受补视为理所应当,不珍惜使用,低效与浪费并存,降低了补贴支出的效益。 (3)不利于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长期过多过广的补贴,人为地扩大了经济体系中政府行为,相应地缩小了市场活动覆盖的范围。而且财政补贴成为受补单位的既得利益,当经济改革一旦触动受补单位的既得利益,就会演变为经济改革顺利进行的阻碍因素。 (4)某些补贴的不当,扭曲了价格体系,刺激了不合理消费,加大了宏观调控的难度。 (二)建立新型财政补贴制度、提高财政补贴的支出效益。(1)提高财政补贴支出效益,必须从制度创新入手,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从维护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出发,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新型财政补贴制度。针对现行补贴制度中存在的诸多因素,根据市场经济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改革财政补贴制度的基本思路是:在总量上减少财政补贴项目,压缩财政补贴规模;在结构上规范补贴方式,调整分配格局。 (2)改革补贴方式,重新规范财政补贴的重点和范围。诸如改变农业补贴方式;取消绝大部分工业企业亏损补贴;改革公用事业补贴;增加财政对科研的补贴;运用财政补贴加强环境保护;利用财政补贴促进中小企业的加速发展。 (3)改革财政补贴制度的配套措施。财政补贴制度改革涉及到方方面面利益关系的调整,它不仅是一个财政分配的问题,还包括价格体制、企业机制、外贸体制、预算体制、农产品流通体制、收入政策、产业政策、社会福利政策等各个方面。其中许多方面是我国传统体制遗留下来的深层次矛盾和改革的难点。因此,改革我国财政补贴制度需要采取一些相关的配套措施,主要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建立以市场价格为主体的价格体系和有效的政府宏观调控体系;转换国有企业经营体制,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工资制度和住房补贴制度;加快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