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答:永明诗歌创作既有朝装饰与消闲方面的发展的倾向,又交错着重抒情、重文学特质的发展倾向,表现出对清新明丽圆融的美的追求,而这种倾向的代表就是在中国诗歌史上产生了巨大影响的诗人谢脁。谢脁出身于累世高华而又极文化素养的谢氏名门,与谢灵运前后齐名,世称大小谢。他有极高的文学修养,有单纯而无卑俗之的性格,有丰富细腻、极其书卷气的感情,更有追求清新明丽之美的明确的是诗歌思想,认为“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他的诗歌创作努力实践了其诗歌主张,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取得了突出的成就。第一, 情思纯净明朗,流动外露。因为谢脁感情单纯,故因无色感而或喜或悲时,纯净明朗的感情较为外露,且情思流动,而较少百感交集,曲折深沉,如其《观潮雨》,在一片宁静的心境中,我们看到谢脁面对朝雨时,敞开怀抱与大自然融合,一切都是那么自然、真实、亲切。即使时写离优哀伤的主题,其情思也纯净明秀,既非百结回环,亦非感慨深沉,如其《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此时作者的确是百感交集,但诗中所展现的却是一派明丽的景色和面对美景而产生的一片眷恋情思,愁想只是轻声叹息,并不给人凄凉之感,同样表现出情思的明净清新。第二, 意象创造清新明丽,大多落尽华饰,有一种天然韵味。尤其是在山水描写方面,诗中的意象更带有更多心象的性质,与大谢着意创造意象、较为客观刻画不同。小谢以自己明净潇散而又充满灵秀的气质,去感知,和欣赏景物,把自己融入物色之中,所以他表现的,既是自己的心境,又是自然的物色,故其所创造的意象十分省净明快。如其《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全诗十二句,写景则只有“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二句,但却意象明快纯净,形象轮廓完整,十分传神。另外,小谢诗的意象色彩趋向浅色调和暖色调,意象中又多含琴、鸣、竹、荷、月色、归舟等雅文化因素,也有助于构成清新明丽的意象。第三, 语言明白流畅,无晦涩的文字和多余的典故,有的甚至完全接近口语。如:“望山白云里,望水平原外。”(《后斋迥望》)“窗前一丛竹,青翠独言奇。南条交北叶,新笋杂故枝。月光疏已密,风来起复垂。”(《咏竹》)明白流畅,清新圆美,可谓穷极工巧。小谢也努力吸收南朝歌的优长,一些五言四句的小诗,也得明白如话,如其《王孙游》:“绿草蔓如丝,杂树红英发。无论君不归,君归芳已歇。”此外,在声韵方面,小谢是新体诗的提倡者,其诗音韵和谐,自不待言。小谢诗在齐梁诗坛首屈一指,不但创造了明丽清新的格调,而且革除了山水诗中的玄思的哲理,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地步,对唐诗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