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革命的失误和转折是什么?
土地革命的失误和转折是什么?
土地革命的失误和转折是什么?
(1)失误: 第一次,瞿秋白在“八七会议”中提到过的,广泛开展土地革命战争,但是以盲目的“左”倾冒险主义为指导,最终使得广州起义的失败; 第二次,李立三在1930年的左倾错误,同样是“左”倾冒险主义,要求红军攻打大城市,“先打下一两个省,全国的革命形势就大好了”,并且要求白区的地下工作者全力的配合,发动工人罢工,学生游行。结果可以想象,白区的党组织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红军主力也在攻打大城市中受到了极大的损失,而且更为严重的是,引起了当时正参加中原大战的蒋中正的警觉,所以在中原大战结束后,他立刻调集重兵开始了五次围剿作战。 第三次,是最严重的一次,是王明的“左”倾错误。当时因为在上海的中共党中央遭到了严重破坏,被迫转移到了苏区,在王明的错误思想指挥下,“左”倾错误在根据地得到了全面贯彻,进攻中的冒险主义,防御中的保守主义,退却中的逃跑主义,后果是被迫撤离根据地。 这几次“左”倾错误,尤其是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错误,使中国革命的复兴受到严重挫折。 在20世纪30年代前期、中期,中国共产党内屡次出现严重的“左”倾错误,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出于对国民党屠杀政策的愤怒,党内普遍存在着一种及早拼命情绪;同时一些犯过右倾错误的人,怕重犯右倾错误,认为“左”比右好,从而为“左”倾错误的发展提供了温床。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的这种浓厚的“左”倾情绪始终没有得到认真的清理。 第二,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内部事务的错误干预和瞎指挥。 第三,中国的历史条件。中国共产党长期处于农民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包围之中,受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比较严重,这是犯错误的重要原因。 第四,主要原因在于,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养不高,实践经验也很缺乏。 (2)转折:1935年1月,中央红军在渡过乌江,攻占黔北重镇遵义之后,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了扩大会议,史称“遵义会议”。 这次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当时最紧迫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批判了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军事方针,重新肯定了毛泽东为代表的红军作战原则;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最高指挥权,后来又组成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三人参加的军事指挥小组。 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端危急的关头,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是中共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使党的路线开始转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正确轨道上来,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