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在 下方输入 要搜索的题目:

荀况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是什么?价值何在?

荀况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是什么?价值何在?

发布时间:2025-08-15 15:10:16
推荐参考答案 ( 由 快搜搜题库 官方老师解答 )
联系客服
答案:荀况是战国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诸子思想的综合者,以唯物主义哲学观作为他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但这种唯物主义哲学 观又是不彻底的,但总体来说是积极进步的,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1)荀况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作为荀况教育思想理论基础的唯物主义哲学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 宇宙间存在着客观规律。他批判地吸取了道家的“天道自然”思想,否定了“主宰之天”和“意志之天”,以“天地之变,阴阳之化”来解释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否定了鬼神怪异的存在,发扬了无神论思想。他认为宇宙间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天行有常,不为 尧存,不为桀亡”,并提出了光辉的“制天命”的思想,指出人对自然界不是顺从敬畏,而是进行斗争,使天地万物为人所控制和利用,人 定胜天。② 肯定世界是可以认识的。荀子对唯物主义认识论有重要贡献,他抛弃了道家的不可知论,肯定世界是可以认识的。他认为人的认识器官包括感官和心两个部分,耳、目、口、鼻和形体叫“五官”,各自接触外界而得的感觉,这是“闻见之知”;心在体内,总管五官,它根据五官接触外界所得的闻见之知进行审查,以认识事物的真相,叫作“征知”。荀子肯定知识的来源是感官接触外界,经过心的审查,分析异 同,做出结论,才可谓真知,荀子把“行”作为检验“知”的标准和“知”的最终目的。不过荀子有时过分强调“心”的作用,认为“心”似乎是绝对自主的。特别是他把“心”与“君”联系起来,在于强调“君”的作用,已经离开认识 论的范畴,不得不与其认识论的其他命题发生矛盾,而陷入主观唯心主义。③ 性恶论。荀子学说中最突出的是与孟子“性善论”相对立的“性恶论”。孔子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孟子强调“性相近”发展为“性善论”,荀子则强调“习相远”而发展为“性恶论”,他认为人之所以能为善,全靠后天的努力。性善论与性恶论从本质上说都是唯心主义的, 都是用统治阶级的道德来衡量善与恶。不过,荀子的性恶论,否定了先天道德论,是有进步意义的,在否定孟子的“良知”“良能”说上具有 更明显的唯物主义因素。在教育理论上有更积极的意义。2)荀子教育思想理论基础的价值荀子的唯物主义哲学观对他的教育思想有重要的价值意义:① 荀子从其唯物主义的宇宙观、认识论和性恶论出发,十分重视教育的作用,认为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着“化性起伪”的作用。首先,人的贵贱、智愚、贫富都决定于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同时又把环境影响与教育的作用加以区别:一方面承认环境对人的成长有重要影响,另 一方面他又看到人不是被动地受环境影响,强调人的主观努力,经过长期教育和经久学习,人的本性是可以改变的,他把这种个人努力学 习称为“积靡”;同时他也很重视教育的社会作用,认为教育能够统一思想,统一行动,使兵劲城固,国富民强。② 在教育目的和内容方面,荀况认为教育的内容就是《诗》《书》《礼》《乐》《春秋》,教育目的是培养由士到圣人等各种治术人才,这对中国封建社会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的论述起着奠基作用。荀子还非常重视乐教,他认为音乐能促进人们关系的和谐,但他同时也 强调要提倡健康的音乐,抵制低级庸俗的音乐。③ 在教学的主张方面,荀子从唯物主义认识论出发,不同于孟子的“内发”,他强调“外向”。在学与思的关系上,荀子则特别重视“学”,他认为经过学习,掌握知识,才能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他把教学或学习的过程具体化,为闻、见、知、行四个环节,并把行看作是学习的 最终目标。孟子曾把学习解释为保存和发扬先天固有的“善性”,荀子把学习解释为接触外界,掌握知识,见诸行为,以美其身。此外,他还提出了善假于物、积善成德,虚壹而静、专心有恒,解蔽救偏、兼陈中衡等学习方法。强调学习要注意积累、专一,不能先入 为主,不能以偏概全,这些也深刻反映了他认为教育教学要遵循一定规律的思想。总之,荀子从唯物主义世界观出发,肯定了教育在人发展中的决定作用,并在教育作用、教育目的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做了非常精辟的 论证,其中的宝贵思想至今仍有巨大的启迪意义。但我们也要看到荀子的教育主张最终是为统治阶级服务,而且他提出的性善论虽有一定 进步意义,但却是建立在肯定了“性”先天有善恶的唯心主义观点的基础之上的,所以要批判地继承。
专业技术学习
专业技术学习
搜搜题库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