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
发布时间:2024-12-06 00:13:32
愚公移山
历史背景:徐悲鸿作于1940年的《愚公移山》取材于《列子·汤问》中人们熟悉的“愚公 移山”故事,描绘了愚公率众人开山挖路的劳动场面。
艺术特点:画作以宏大的气势,震人心魄的力度来传达一个古老民族的决心与毅力。画 家以从右至左,从前往后的格局展开画面。画面右端有几个高大健壮、魁梧结实的壮年 男子,手持钉耙奋力砸向黑土。其姿势表情不一,均呈蓄力待发之状,有雷霆万钧之势。
这群呈弧形分布的人物占据画面大部分空间,人物顶天立地的构图,有撑破画面之感。 画面人物排列松散,错落有致,加深了画面的空间感。在绘画笔法和色彩方面,这幅画 充分体现了作者在中国传统技法和西方传统技法方面所具有的深厚功底。
主题思想:徐悲鸿在这幅作品中将中西两大传统技法有机地融会贯通成一体,独创了自 己“中西合璧”的写实艺术风格。徐悲鸿突破传统绘画的格局,把众多剧烈运动中的人体 引入中国画,这幅画代表了现代中国人物画的最高水平。徐悲鸿创作这幅巨作,是希望
中国军民以愚公移山的精神艰苦奋战,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