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计分规则】: (1)按骨折处是否与外界相通划分:如骨折断端不与外界相通,则为闭合性骨折。若骨折断端与外界相通,骨折处附近伴有皮肤或黏膜的破损,则为开放性骨折。 (2)按骨折线的形态分类:骨折线的走向及形态分为横形、压缩形、嵌入形、青枝形、斜形、螺旋形、粉碎形等。其中,横行骨折、压缩形骨折、嵌入形骨折、青枝形骨折等,骨折复位后,一般较稳定不易发生位移,故称为稳定性骨折。斜形骨折、螺旋形骨折、粉碎形骨折等,在骨折复位后,容易发生再位移,故又称不稳定性骨折,如骨折在骨骺板部位,则为骨骺分离,多见于儿童或青少年骨折。 (3)按骨折的损伤程度分类:骨或骨小梁的连续性仅有部分中断者,为不完全性骨折。如青枝骨折、裂缝骨折等。如骨小梁的连续性完全中断者,为完全骨折。如骨折同时伴有神经、血管、肌腱或脏器损伤者,为复杂骨折。如除骨折外,无其他重要软组织损伤者,为单纯性骨折。 (4)按骨折后的就诊时间划分:伤后2-3周以内就诊者,为新鲜骨折;伤后超过2-3周就诊者,为陈旧性骨折。 (5)按受伤前骨质是否正常划分:骨折前骨质结构正常,骨折纯属外力作用造成者,称为外伤性骨折。如骨质原已有病变,如骨髓炎、骨结核、骨瘤等,虽轻微外伤而发生骨折者,称为病理性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