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司法考试
-
1.“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是谁提出的
-
2.“忠”在“忠恕之道”中的含义是()。A.忠皇上B.“推己之谓恕”C.忠君D.“尽己谓之忠”
-
3.“忠”的内涵要义就是如朱熹所言的“尽己之谓忠”。
-
4.谓:“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
-
5.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莫己若:
-
6.“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出自()
-
7.得气,因推而内之,是谓补()
-
8.人之过误宜恕,而在己则不可恕;己之困辱宜忍,而在人则不可忍。
-
9.翻译: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
10.1)此段文章的作者是谁?出于何处?(2分)2)请翻译“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这四句话(8分)(3)请解释“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这两句话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