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1)组织的变化:
回复阶段:显微组织仍为纤维状,无可见变化,高温回复阶段,胞状位错结构转变为亚晶; 再结晶阶段:变形晶粒通过形核长大,逐渐转变为新的无畸变的等轴晶粒。
(2)力学性能的变化:
回复阶段:强度、硬度略有下降,塑性略有提高。 再结晶阶段:强度、硬度明显下降,塑性明显提高。 (3)影响再结晶的因素影响再结晶的因素
A.退火温度。温度越高,再结晶速度越大。
B.变形量。变形量越大,再结晶温度越低;随变形量增大,再结晶温度趋于稳定;变形量低于一定值,再结晶不能进行。
C.原始晶粒尺寸。晶粒越小,驱动力越大;晶界越多,有利于形核。
D.微量溶质元素。阻碍位错和晶界的运动,不利于再结晶。
E.第二分散相。间距和直径都较大时,提高畸变能,并可作为形核核心,促进再结晶;直径和间距很小时,提高畸变能,但阻碍晶界迁移,阻碍再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