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轻型井点布置,根据基坑大小与深度、土质、地下水位高低与流向和降水深度要求等确定。1)平面布置当基坑或沟槽宽度小于6m,且水位降低深度不超过5m时,可采用单排线状井点,布置在地下水流的上游一侧,其两端延伸长度一般不小于基坑(槽)宽度为宜。如基坑宽度大于6m或土质不良,土的渗透系数较大时,宜采用双排井点。基坑面积较大时,宜采用环状井点,为便于挖土机械和运输车辆出入基坑,可不封闭,布置为U形环状井点。井点管距离基坑壁一般不宜小于0.7~1.0m,以防局部发生漏气,井点管间距应根据土质、降水深度、工程性质等决定,一般采用0.8~1.6m。一套抽水设备能带动的总管长度,一般为100~120m。采用多套抽水设备时,井点系统要分段,各段长度要大致相等。2)高程布置在考虑到抽水设备的水头损失以后,井点降水深度一般不超过6m。井点管的埋设深度H(不包括滤管)按下式计算。H=H1+h+iL (1-16)式中 H1--井点管埋设面至基坑底的距离,m;H--基坑中心处坑底面(单排井点时,为远离井点一侧坑底边缘)至降低后地下水位的距离,一般为0.5~1.0m; i--地下水降落坡度,环状井点为1/10,单排线状井点为1/4; L--井点管至基坑中心的水平距离(单排井点为井点管至基坑另一侧的水平距离),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