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答:①概述:女权主义文学批评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欧美,至今仍在持续发展。它是西方女权主义运动高涨并深入到文化文学领域的结果,因而有着较为鲜明的政治倾向。它广泛改造和吸收了当代西方影响很大的诸多批评流派如新马克思主义、精神分析、解构主义和新历史主义等,体现了鲜明的开放性,增强了其对父权中心文化的颠覆性。女权主义文学批评是以妇女为中心的批评,其研究对象包括妇女形象、女性创作与女性阅读等,主要主张与研究领域有:⑴要求以一种女性视角对文学作品进行全新的解读,对男性文学中对女性形象的歪曲更是进行了猛烈的批判。⑵努力发掘不同于男性的女性文学传统,重新评价文学史。⑶探讨文学中的女性意识,研究女性特有的写作、表达方式,关注女作家的创作状况。⑷声讨男性中心主义传统文化对女性创作的压抑,提倡一种女权主义的写作方式。②现实背景:女权主义批评与西方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密切相关,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西方第二次女权运动的高涨,直接引发了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在要求男女平等、争取妇女权利的妇女解放运动的社会政治背景下,女权主义批评那个应运而生,首先发现了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中根深蒂固的男权中心主义的存在、主流文学的男性文学作品中的大量性别歧视和女性作家作品受到男性中心话语的控制等现象,并对之加以批判。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就是这样依托争取女权的政治斗争的强大动力发展起来的,反之又为女权政治运动提供了独特的思想武器,作出了自己的重要贡献。③思想来源:⑴60年代起西方文学理论批评发生重大变化和转折给女权主义批评提供了理论思路和方法上的多方面启示。20世纪二三十年代起英美等国一直被新批评和其他形式主义批评占据主导地位,五六十年代法国以索绪尔语言学为基础的结构主义理论取代存在主义而盛行,但60年代后半叶新批评和其他形式主义批评捉襟见肘,结构主义也迅速转变到解构主义,解释学与接受美学异军突起,新马克思主义在欧美影响日增。女权主义文学批评正是在这样一个深刻变动的时刻出现的,顺应了这些变动吸收了各派的理论优势从而获得了有力而多元化的思想武器。⑵女权主义批评还继承了一些重要先驱者的理论创造,20世纪上半叶英国弗吉尼亚·沃尔夫和法国的西蒙·德·波伏娃就是最重要的代表。④主要代表: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可以分为英美派和法国派,黑人女性批评和女同性恋女性批评也丰富了这一阵营的理论。⑴英美派女权主义批评的代表人物的见解有种种差别且前后期观点有许多变化,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努力发掘寻找女性文学自己的传统并重新予以评价,以建立独立的女性文学史,同时揭示出女性作者之间存在着的亲密关系,以鼓励当代妇女加强联系和团结挣脱父权中心文化的压抑。英美派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⒈第一阶段是60年代末到70年代中期。代表人物是凯特·米勒特。⒉第二阶段是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代表人物是锡德妮·简尼特·卡普兰、艾伦·莫尔斯、桑德拉·吉尔伯特、苏珊·格巴和伊莱恩·肖瓦尔特等人。⒊第三阶段是80年代中期以后。⑵法国派女权主义批评更关注女性写作的语言和文本,更多地体现出解构主义的特色,对女性本质论和女性文学传统等命题均持怀疑态度,认为如果一定要寻找固有的女性文学传统,客观上反而加强甚至维护了父权制的文学史观。她们的批评吸收了德里达结构主义和拉康解构化的精神分析理论的某些思想,面向未来将重点放在女性写作上,期待建立一种标举差异的文学乌托邦式的符号学。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克莉丝蒂娃、西苏和伊瑞格瑞等。⑶黑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崛起是与黑人妇女遭受种族与性别的双重压迫这一现实密切相关的,她们一方面长期与黑人男性一样受到种族歧视,另一方面在黑人圈内她们还要受到黑人男性的压迫,经受双重压迫体验而写出的黑人女性文学作品自然有其独特性,黑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正是为了强调这种独特性进而改变黑人女性文学受冷落和曲解的状况。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巴巴拉·史密斯、苏珊·威利斯、迈克多威尔等。⑷女同性恋主义文学批评具有三个主要特点:⒈把异性恋主义观念同父权制联系起来对之采取激烈批判态度。⒉力图寻找和建立起一个女同性恋文学的传统。⒊努力建立一种女同性恋主义的批评原则。⑤影响评价:⑴贡献:从总体上看,女权主义批评顺应了西方社会妇女解放运动逐渐深化的趋势,对父权制社会给予了全面而深刻的批判,其批评研究的成果也有许多新的创造和拓展,为西方文学史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新的材料,在理论的概括和阐述的方法上也多有创意,无论在文学理论和批评史还是在思想史上都做出了独特贡献而占据一席重要之地。⑵局限:无论英美派法国派还是其他流派的女权主义文学批评,最根本的局限是都没有把批判男权中心的触角深入到社会阶级斗争层面,消解男权中心的策略大都停留在语言文化层面,因而带有相当大的乌托邦色彩,很难与现实的妇女解放斗争真正结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