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在 下方输入 要搜索的题目:

高中语文必修一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练习题高一语文必修1练习题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一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练习题高一语文必修1练习题参考答案

发布时间:2025-08-20 11:34:05
推荐参考答案 ( 由 快搜搜题库 官方老师解答 )
联系客服
答案:1.C。(A项的“诩”应为“xǔ”, 这是“形声字,读半边”造成的误读。一定要对形声字中声旁和整个字的读音不完全相同的字引起重视,平时加强积累。B项的“砭”应为“biān”,注意它跟“贬”的声调不同。D项的“玄”应为“xuán”) 2.C。(A项的“祟”应为“崇”,这两个字容易混淆,要分清它们上下结构对应部分的不同;B项的“萃”应为“粹”,“粹”是精华的意思,“萃”本义是草丛生的样子,引申为聚集,聚拢;如“荟萃”、“出类拔萃”。D项的“惴”应为“揣”,“惴”读“zhuì”,意思是忧愁恐惧;“揣摩”的“揣”读“chuǎi”,意思是测量,量度。另“揣”是一个多音字,还有另两个读音,要注意掌握。) 3.B。 (“冠冕堂皇”形容外表庄严或正大的样子,符合A项的语境。“年富力强”形容年纪轻,精力旺盛。“年富”是未来的年岁多的意思,跟前面“退休”的语境不符,使用是错误的。“故弄玄虚”是故意玩弄花招,迷惑人,欺骗人的意思,符合这里的语境。神来之笔:由神灵帮助而写出来的作品,形容作品文句精彩,使用正确 。) 4.D。(A项中“活人代替的古董”应改为“活人代替了古董”,前者是偏正短语,后者是主谓短语。 B项“不敢徘徊走进门”语序不当,“徘徊”应放在“不敢”前;C项是一个假设关系的句子,不能用表完成的“掘起了”,删掉“了”。D项要注意“对于”的用法,凡用“对于”的地方都可以用“对”。) 5. A 6.示例:示例:每当秋风萧瑟时,总赞叹于菊花“枝头抱香死”的顽强。 每当冰天雪地时,总欣赏于梅花“凌寒独自开”的孤傲。 7. (1)体无咎言。以尔车来 (2)渐车帏裳。女也不爽 (3)春与秋其代序。唯草木之零落兮 (4)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5)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8. ①对入仕的悔恨(2分),对归隐的向往(2分)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2分) ②“尘网”是尘世的罗网,比喻尘世的拘束,罗网没有这层意思,而本诗突出 表现的是作者对仕途的厌恶,用上“尘网”一次,足见作者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的极端厌恶。(解词各自2分,能紧扣本诗主旨4分) ③作者心情是愉悦(轻松、闲适)的。在这首诗里,我们所接触到的不是互不相关的方宅草屋、榆柳桃李、傍晚的村落、墟里的炊烟、深巷中的狗吠、桑树颠的鸡鸣,而是由这些具体的景物构成的一种宁静安谧、淳朴自然的意境,使人深深体味到作者那淡泊恬静的生活情趣,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至臻完美的艺术境界。也有直接抒发出来的,从“无尘杂”/有余闲/久/复种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归隐田园的自由、安逸、喜悦之情。以上6分,适当分析再加2分 9.1.开头写“送去主义”的表现,以表明本文写作的针对性;同时,会使读者重视下文的正面阐述与批驳。 2.“孱头”:害怕继承,拒绝借鉴。“昏蛋”:盲目排斥,全盘否定。“废物”:崇洋媚外,全盘西化。 3.【提示】胡服骑射,北魏孝文帝改革,日本的“遣唐使”,中国的“四大发明”向欧洲的输出,黄道婆把先进的纺织技术带到海南,不同时期粮食作物的引进等等,各国各民族之间“拿来”“拿去”促进了各国各民族乃至全世界的巨大发展。外国向中国学习并“拿去”中国先进技术和先进文化(比如说丝绸、茶叶与瓷器以及“四大发明”等)的同时,却并没有 哪个国家“拿去”中国摧残人性的丑陋的“三寸金莲”。而帝国主义强行“送来”的鸦片导致了中国的鸦片战争,极为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影响最大的事件。
专业技术学习
专业技术学习
搜搜题库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