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5G技术的发展与超联结社会的形成
摘要:本文基于对5G技术发展背景的分析,指出时代需求是催生其进步的动力。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5G技术推动了超联结社会的形成,这种超联结体现在全民性与全时化,实现了万物的实时互联。不过,在美好的时代图景之下,信息风险是超联结社会中需要警惕的问题。
关键词:5G 超联结 媒介与社会 信息风险
引言:5G技术是第五代移动通讯技术的简称,具有高速率、低延迟、大容量等特征。5G已成为全球性的数据基础设施,基于5G技术基础发展的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等也在不断推动着信息传播机制的变化,从而引发更为深刻的社会变革。
一、社会需求是5G技术产生及发展的原动力
(一)纵向视角:媒介变革产生于社会需求
纵观媒介技术发展史,可以发现,媒介技术的变革是出于社会需求的变化。口语传播时代,语言只能满足面对面的即时传播,缺乏传承性,不能将文化代代相传。同时,根据伊尼斯的媒介偏倚论可知,具有时间偏向的媒介有利于宗教的传承和帝国的持续稳定,具有空间偏向的媒介有利于帝国扩张,只强调一种偏向性都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而单一的口语传播无法满足统治者对于稳定或扩展的需求。在这种文化保存和社会统治需求的推动下,纸质媒介得以诞生,人类进入了文字传播时代。但是,以手抄的形式进行传播,耗费的时间多,人工成本大,效率低下,无法满足社会剧烈变动中人们对信息时效的需求,在这一背景下,人类也逐渐走向了印刷传播时代。当然,人类对于媒介的需求也并没有止步于此,对信息传播速度、传播广度的需求也进一步推动了电子传播时代的到来。
而相比于以往的2G、3G、4G技术,5G速率更高,延迟更低,系统容量更大,且允许大规模的设备连接。在探讨其与社会变革的关系之前,需要理清的是,5G技术并非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与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边缘计算等汇成的一个技术群。5G技术是其他技术发展的基础之一,从技术群的视角来审视5G技术,才能够更全面地理清其与社会变革的关系。
(二)横向视角:时代需求催生5G的诞生
1.信息超载时代对信息传播智能化的需求
技术赋权使得人人都可发声,但这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信息量大、内容良莠不齐等问题,“内容优化”成为了信息输出者与信息输入者的共同需求。当前,大数据等在新闻传媒等领域的应用,实现了针对性的信息传递,但在强化现有输入的同时,还需向输出智能化迈进。而5G的大容量特征正是为智能计算、智能输出提供了技术支撑
2.全球疫情背景下对信息传播即时化的需求
信息传播即时化是媒介发展历史脉络中的不变方向,而在全球化时代,对即时化的需求更加迫切。病毒无国界,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人类对信息的互融互通的需求愈发强烈,病毒的不稳定性和扩散性使得国际协作和协同愈加必要。4G已经部分实现了互联网应用的即时化,而5G是4G传输速率的数百倍,并且它允许大规模用户同时在线、大量智能终端在线,让全球范围的即时化传播成为可能。
二、5G技术构建的超联结社会形态
学者方兴东、陈帅从互联网促进社会互联的角度,将中国互联网发展历程划分为三大阶段,即以PC互联为主的弱联结阶段,以移动互联网为主的强联结阶段以及以5G为基础的超联结阶段。超联结中的“超”主要指信息的海量化、传播速度的即时化、信息筛选的智能化都超越了以人为核心枢纽的信息传播范式,从而实现了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物与物之间大规模的实时互联。
(一)5G技术推动全局性超联结社会形态的形成
全局性超联结社会形态一方面体现在全民性质,即全民皆可接入、使用互联网。当前,全球互联网普及率超过50%,且原先受到经济发展和教育资源限制的人群也会在5G的发展下跟上互联网发展的步伐。5G技术支持下的VR、AR等形式可降低受教育的门槛,随着技术的成熟,接入技术的性价比也会提升,受经济限制的“数字鸿沟”有望渐渐消弭。此外,不仅是人与人之间,5G技术背景下发展出的物联网,使得人与物也得以联结。
另一方面,全天候在线是全局性的基础,3G和4G技术已然帮助人类实现了24小时在线,但信息数量的骤增也给传输速率带来了阻碍。5G技术以更庞大的系统容量运载着联结社会运行的信息流,构成了超联结社会形态全局性的特征。
(二)5G技术构成的超联结社会隐含的风险危机
1.全民的“技术身份”引发隐私危机
在5G技术迎来的万物互联时代,每个人都在主动或被动的接入互联网,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意味着人的身份特征被数据化。譬如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背景下推出的“健康码”,便是一种基于用户数据收集、分析而形成的身份象征,同时这种身份象征已成为了出行和生活的必需品。全球范围内,谷歌安卓系统和苹果IOS也开发出追踪用户是否与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接触的应用。相比于人身份的数据化,隐私泄露将成为更为严重的后果。
强大信息流引发“信息疫情”
2.强大信息流带来的“信息疫情”
在超联结社会中,人人皆可发声的局面已然形成,并且,在5G技术高速率的支持下,它还具有声音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等特征。在这种背景下,信息的不可控性大大增强,并且冲击着社会的稳定性。世卫组织全球传染病防范主任指出,伴随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的,是信息疫情,意指信息传播过程中产生的形变,出现流言、谣言等现象。而这些“信息疫情”的迅速蔓延,增强了社会恐慌感,甚至影响到疫情防控措施的推进。
媒介技术与社会变革不是二元对立的关系,而是处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辩证统一体内。从社会需求的角度出发能够更好地理解技术何以产生,从技术的特征出发能够挖掘其对社会形态的深层影响,单一的技术决定论或社会建构论视角都无法解释今天媒介技术的迅速发展及社会形态的剧烈变动。同时,在看到技术带来的万物互联的美好图景的同时,也要警惕其风险因素,从而适应技术带来的社会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