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1)明清的北京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改建和扩建而成的。始建于明永乐四年,完成于永乐十八年。(2)与北京城的关系:故宫位于北京城之中央,符合周礼王城规划“择中立宫”思想。(3)总体格局:与北京故宫是参照南京宫殿的规制而建的,主要建筑基本上是附会了《周礼•考工记》所载“左祖右社”、“前朝后寝”的布局原则建造的。紫禁城前部东侧(左面)是皇帝祭祀祖宗的太庙;西侧(右面)是祭祀土神、谷神的社稷坛。(4)轴线法则:宫殿建筑沿南北向的轴线排列,并向两旁展开,左右严格对称布置。这条轴心不仅贯穿在紫禁城内,而且南达永定门,北到鼓楼、钟楼,贯穿了整个城市,气魄宏伟,规划严整,体现了帝王权力设计思想。(5)空间序列:沿主轴线以连续的、对称的、尺度丰富变换的封闭式庭院空间,形成逐步展开的空间序列,并以此突出主要殿宇. 太清门到乾清宫,形成五个院落,三个高潮。层层封闭的规划形象层层分隔产生深远的空间。需要把三个高潮描述出来(6)“三朝五门”之制:外朝的主体部分前三殿(太和、中和、保和)构成三朝,其南大清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及太和门形成所谓“五门”,作为前导空间。宫城中轴线上有五个主要的门,依次为天安门,端门,午门,乾清门,神武门,其左右为东西华门.以乾清门为界,南半部为前朝,北半部为后廷。(7)对比手法:为了突出主体建筑,故宫建筑群的设计中运用了多种对比手法。如天安门、午门、太和殿等夹注前宽阔的庭院尺度与内廷居寝建筑小尺度空间的对比;主体建筑与次要建筑开间进深、屋顶形式、建筑色彩、台基形式等多方面的对比。尺度处理也很严谨,外朝空间是内廷四倍,比例为9:5象征"九五之尊"。 (8)象征手法:有建筑单体的象征以建筑小品等不同层次的象征手法。前者如内廷之乾清宫象征天,坤宁宫象征地,东西六宫象征十二星辰,形成附会北极星及紫微垣的喻意;后者如太和殿外丹陛上下陈列的鼎式炉、铜龟、铜鹤,既是举行典礼时点燃松柏和檀香的用具,也是象征江山永固的陈设品。运用了阴阳五行等象征手法.首先体现了阴阳两极(外朝,阳,阳数1,2,5,7,9.内廷,阴,2,4,6,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