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在 下方输入 要搜索的题目:

如何以实际行动诠释绝对忠诚?

如何以实际行动诠释绝对忠诚?

发布时间:2025-07-20 12:07:43
推荐参考答案 ( 由 快搜搜题库 官方老师解答 )
联系客服
答案:说服凭着二战区的关系、李晨的工作和手中的货物,她很容易就见到了浙大的校长。当然,这是因为她是推销教具仪器而不是那些洋油洋火,也不是什么香皂爽身粉之类的东西,这些东西,在山沟沟里的浙大确实需要。寒暄之后,竺可桢看到刘芸躬身递上的名片上写着“二战区经济建设委员会 太原物理化学教具有限公司”销售经理的头衔。“刘经理这么年轻就已经身居二战区要职,真是巾帼不让须眉啊。”竺可桢笑道,他不是书呆子,在这个世道,中国人场面上的话他也是懂的。刘芸看着这位在几十年后教学楼里面肖像中微笑的校长就站在自己面前,好不容易在抑制住了自己的激动心情:“校长,您过奖了,鄙公司只是些毫末生意,赵董事长是燕大毕业的,都是读书人出身,也不想搞那些发国难财的俗气营生,只想为国内的学校尽一点儿力,所以就有了我们这家专造实验设备的小作坊。”她让随从——中社部特工——从箱子里一件件取出样品放在竺可桢校长面前。竺可桢狭窄的办公室马上就站不住人了,他好奇地端详起这批“晋造”实验室教具来,关于阎锡山在山西赶走了日本人,大搞产业红红火火他是早有耳闻了,但想不到他居然连这个也能造。“迪安-斯塔克装置?现在晋省也在开采石油吗?”竺可桢拿起一件仪器察看,随口问了一句。“校长,这套装置原本是为陕北延长油田公司生产的”刘芸恭敬回道。“哦。”竺可桢轻声道,刘芸知道,开采石油这事情对他来说意义不大,竺可桢是搞理学的,对工程方面的事不是太热心。“刘经理,这些教具……可当真是贵公司所制?论质量和精巧,似乎也不比鄙人在欧美所见的逊色,但价格却是比舶来品便宜多了。”“校长,当真为鄙公司所制,否则也不会卖得如此便宜啊。”刘芸一步一步将德高望重的学者引入圈套。“为了表明我的诚意,鄙公司愿先向贵校赠送这批样品,由于行囊有限,现在只能带一小部分来。”“这如何敢当啊,无功不受禄,无功不受禄。”竺可桢连忙摆手。“这是鄙公司的产品目录,请校长过目”刘芸如学生一样恭敬地双手呈上一本产品目录,竺可桢一页页地细细翻阅。“哦,刘经理,贵司也造测候站所需之仪器吗?这温度、湿度、气压、风速等测量仪器,还有这探空气球和无线电探空仪,不正是建测候站所需的吗?若真如此,贵公司赵董事长可谓深谋远虑啊。不知我能不能订上十套呢?”“校长谬赞了,承蒙校长青睐鄙司测候站仪器,鄙司求之不得啊,赵董事早就拜读过校长您的《论我国应多设气象台》,他也觉得我国当完善测候网络,现在山西、陕西都已经建有不少测候站,一水的都是用鄙司所产的仪器。”刘芸在旧时空看了不少民国时代背景的作品,因此她也不管有的没的,就当自己是在演民国戏。把所有演技天赋发挥得淋漓尽致,她一定是读过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著作。刘芸知道是时候放出“鱼饵”了,用中国的成语来说,那就是图穷匕见的刹那。她取出田秀洲、张实察等人准备的资料,轻轻放在竺可桢教授面前:“校长,这是我们和陕北、山西政府合作所建的气象站的分布图和计划书,假如校长不嫌,敬请指点一二。”“现在在陕北和山西已经做到了这个程度了?”竺可桢翻完这份计划书后有些吃惊。“你们要做到每个县都有气象所?还要有预测中心进行预测?”当然,刘芸自信满满地说,她说只是国内缺少专业人才主持大局,她这次来也想聘请一些这方面的学者专家赴任山西主持大局——这可是老实话,华侨报国队里面专门搞气象的人一个都没有,但他们至少知道第一步是建气象站,逐步积累历史资料。“假如可以的话,阎长官在我来贵州之前说,要是能请贵校在山西开一个分教点就好了,能够为我们三晋之地多多培养气象人才那是造福乡梓啊。”刘芸开始一张张打出她的牌“阎长官说,山西虽然不富裕,但还是能够确保分教点的教学环境,经费,设备的。现在二战区把鬼子赶出了山西,大家都在热火朝天地搞生产,搞气象预报是急需啊。”“望刘经理容我三思两天,可以吗?”竺可桢教授沉吟道。刘芸知道在现在这个节点再说也没用,只好说静候校长佳音便回去旅社了。次日,她收到竺可桢的帖子,请她再度前往浙大校长办公室,一进门就发现多了四位学者打扮的年轻人。竺可桢指着刘芸向其中一位最为年长的学者介绍道:“涂教授,这位是太原物理化学教具有限公司的刘经理。”又向刘芸介绍这位学者:“刘经理,这是我校史地研究所副所长涂长望教授。”然后又介绍余下三位年轻学者:“这几位是史地研究所的学生,叶笃正同学、谢义炳同学、陈述彭同学。”竺可桢对刘芸说,昨晚和史地研究所的同仁商量了一下,觉得这个方法可行。“假如贵公司和阎百川先生不嫌弃,我想让这几位师生去山西搞气象网络,难得有这么好的获取三省气象资料的第一手机会,难得有这么一位好长官重视测候事业,就当是这几位同学的毕业论文吧。”刘芸虎躯一震,大喜过望,连忙拜谢五位学者的好意。就这样,在刘芸离黔后不久,浙大以开设史地研究所山西分所的名义派出涂长望、叶笃正、谢义炳、陈述彭等四位先生前往山西开设分所。他们到达山西当天,几乎所有华侨报国队的“浙大学生”都到场迎接,四先生参观了几个模范测候站,又参观了“预测中心”,他们除了对华侨报国队的计算机表示震惊之外,还对这些人空守着一大堆关于中国气候变迁理论的资料却不懂得利用表示痛心疾首。后来阎锡山辟出运城一处大院供研究所使用,再后来分所成为浙大北迁的中转站和办事处。但我们最大的收获是,在气象方面的人才问题得以解决,四位先生也指出了我们在测候站设置方面的不足,比如缺乏山地测候站等。张实察后来说,幸好不是到了17世纪崇祯年间,否则你想找人也没法找去。以浙大史地研究所山西分所为契机,我们得以不断延揽国统区的人才。这些知识分子不断地充实到各个岗位,成为“抗战”这台大机器上的螺丝钉。以上就是田秀洲所著纪实文学中关于“浙大工作”的部分。
专业技术学习
专业技术学习
搜搜题库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