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答: (1)混凝土产生质量缺陷的原因及补救方法:①缺陷分类及产生原因
a.麻面
麻面是结构构件表面上星现无数的小凹点,而无钢筋暴露的现象。它是由于模板表面粗糙、未清理干净、润湿不足、漏浆、振捣不实、气泡未排出以及养护不好所致。
b.露筋
露筋即钢筋没有被混凝土包裹而外露。主要是由于未放垫块或垫块位移、钢筋位移、结构断面较小、钢筋过密等使钢筋紧贴模板,以致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够所造成的。有时也因缺边、掉角而露筋。
c.蜂窝
蜂窝是混凝土表面无水泥砂浆,露出石子的深度大于5mm,但小于保护层的蜂窝状缺陷。它主要是由配合比不准确、浆少石多或搅拌不匀、浇筑方法不当、振捣不合理造成砂浆与石子分离、模板严重漏浆等原因所致。
d.孔洞
孔洞系指混凝土结构内存在着孔隙,其局部或全部无混凝土。它是由于骨料粒径过大或钢筋配置过密造成混凝土下料时被钢筋挡住,或混凝土流动性差,或混凝土分层离析,振捣不实,混凝土受冻,混入泥块杂物等所致。
e.缝隙及夹层
缝隙及夹层是施工缝处有缝隙或夹有杂物。产生原因是因施工缝处理不当以及混凝土含有垃圾杂物所致。
f.缺棱、掉角
缺棱、掉角是指梁、柱、板、墙以及洞口的直角边上的混凝土局部残损掉落。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浇筑前模板未充分润湿,使棱角处混凝土中水分被模板吸去、水化不充分、强度降低,拆模时棱角损坏。另外拆模过早或拆模后保护不好,也会造成棱角损坏。
g.裂缝
裂缝有温度裂缝、干缩裂缝和外力引起的裂缝。原因主要是:结构和构件下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陷:模板、支撑没有固定牢固;拆模时受到剧烈振动;温差过大:养护不良:水分蒸发过快等。
h.强度不足
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原材料达不到规定的要求、配合比不准、搅拌不均、振捣不实及养护不良等。
②缺陷处理
a.表面抹浆修补
对表面不多的小蜂窝、麻面、露筋、露石的混凝土表面,可用钢丝刷或加压水洗刷基层,再用1 :2~1:2.5的水泥砂浆填满抹平,抹浆初凝后要加强养护。当表面裂缝较细,数量不多时,可将裂缝用水冲洗并用水泥抹补;对宽度和深度较大的裂缝应将裂缝附近的混凝土表面凿毛或沿裂缝方向凿成深为15~ 20mm,宽为100~ 200mm的V形凹槽,扫净并洒水润湿,先刷水泥浆一层,然后用1:2~1 : 2.5的水泥浆涂抹2~3层,总厚控制在10~20mm左右,并压实抹光。
b.细石混凝土填补
当蜂窝比较严重或露筋较深时,应按其全部深度凿去薄弱的混凝土和个别突出的骨料颗粒,然后用钢丝刷或加压水洗刷表面,再用比原混凝土等级提高一级的细骨料混凝土填补并仔细捣实。
对于孔洞,可在旧混凝土表面采用处理施工缝的方法处理:将孔洞处不密实的混凝土和突出的石子剔除,并凿成斜面避免死角;然后再用水冲洗或用钢丝刷清刷,充分润湿72 h后,浇筑比原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细石混凝土的水灰比宜在0.5以内,并掺入水泥用量万分之一的铝粉(膨胀剂),用小振捣棒分层捣实,认真做好养护工作。
c.环氧树脂修补
当裂缝宽度在0.1mm以上时,可用环氧树脂灌浆修补。修补时先用钢丝刷清除混凝土表面的灰尘、浮渣及散层,使裂縫处保持干净,然后把裂缝做成一个密闭性空腔,有控制地留出进出口,借助压缩空气把浆液压人缝隙,使它充满整个裂缝。这种方法具有很好的强度和耐久性,与混凝土有很好的粘结作用。对混凝土强度严重不足的承重构件应拆除返工,尤其对结构要害部位更应如此。对强度降低不大的混凝土可不拆除,但应与设计单位协商,通过结构验算并根据混凝土实际强度提出处理方案。
(2)混凝土质量检查包括施工中检查和施工后检查。施工中检查主要是对混凝土拌制和浇筑过程中所用材料的质量及用量、搅拌地点和浇筑地点的坍落度等的检查,在每一工作班内至少检查两次;当混凝土配合比由于外界影响有变动时,应及时检查:对混凝土的搅拌时间也应随时检查。施工后的检查主要是对已完成混凝土的外观质量检查及其强度检查。对有抗冻、抗渗要求的混凝土,尚应进行抗冻、抗渗性能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