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区分劳务报酬所得和工资、薪金所得,主要看是否存在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工资、薪金所得是个人从事非独立劳动,从所在单位(雇主)领取的报酬,存在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而劳务报酬所得则是指个人独立从事某种技艺,独立提供某种劳务而取得的所得,一般不存在雇佣关系。个人所得税所列各项劳务报酬所得一般属于个人独立从事自由职业取得的所得或属于独立个人劳动所得。如果从事某项劳务活动取得的报酬是以工资、薪金形式体现的,如演员从其所属单位领取工资,教师从学校领取工资,就属于工资、薪金所得,而不属于劳务报酬所得。如果从事某项劳务活动取得的报酬不是来自聘用、雇佣或工作单位,如演员“走穴”演出取得的报酬,教师自行举办学习班、培训班等取得的收入,就属于劳务报酬所得。疑周刊第11期个人所得税分类所得的应纳税额计算汇总表所得类别计征法应纳税所得额税额计算工资、薪金所得按月全月工薪收入(含当月奖金补贴津贴)-2000(或4800)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承包承租经营所得按年全年收入(含工薪收入)-必要费用全年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个体生产经营所得全年生产经营收入-成本费用损失劳务报酬所得按次每次收入未超过4000元的: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800每次收入超过4000元的: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1-20%)劳务报酬一次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万元的: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稿酬所得每次应纳税所得额×20%×(1-30%)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每次(月)应纳税所得额×20%(注:从2007年8月15日起,居民储蓄存款利息所得减按5%的税率;从2008年10月9起,对储蓄利息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每次转让收入-财产原值-合理费用利息股息红利所得每次收入偶然所得其他所得【提示1】个人所得税法对个人一次取得劳务报酬所得畸高的,实行加成征税办法。具体规定为:个人一次取得劳务报酬,其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0000元至50000元的部分,依照税法规定计算应纳税额后,再按应纳税额加征5成;超过50000元的部分,加征10成。【提示2】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储蓄存款在2007年8月15日至2008年10月8日孳生的利息所得,按照5%的比例税率征收个人所得税;储蓄存款在2008年10月9日后孳生的利息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提示3】个人取得的应纳税所得,包括现金、实物和有价证券。所得为实物的,应当按照取得凭证上所注明的价格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无凭证的实物或者凭证上所注明的价格明显偏低的,由主管税务机关参照当地的市场价格核定应纳税所得额。所得为有价证券的,由主管税务机关根据票面价格和市场价格核定应纳税所得额。答疑周刊第12期本期索引:1.出租与出典的区别2.从租计征房产税计税依据3.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和转让的区别4.继承、抽奖取得的房地产契税的征收5.契税纳税人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