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政府出台每个月领导干部至少下乡一次的明确要求,这是践行群众路线的表现,其初衷是好的。但是这样的硬性要求能否让领导干部将政策的意义内化于心,不得而知。如果政策落实的不到位也会让群众认为这是领导干部在“作秀”。我认为,政府应在出台规定的基础上着重抓好群众路线的落实工作。落实群众工作,践行群众路线,应从以下几点出发:一方面,聚焦典型问题,用心履职。领导干部到基层走访,应切实体察民情民意,不做表面工作,而应真正深入实际,贴近大众生活,了解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比如,了解一些农作物种植、家禽养殖,或者了解农村土地改革、补贴政策等情况。遇到问题时,为群众答疑解惑,并将答疑效果纳入到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标准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践行群众路线。另一方面,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将群众路线落实到位,还需建立明确的规章制度,把制度的笼子扎紧。出台政策之前还应充分听取民意,不能“纸上谈兵”、主观臆想。通过设立“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全程代办制”“终身问责制”等,以确保出台的每项制度行得通、见实效、管得久。各部门应坚持“职责法定、权责一致、边界清晰、运行高效”的原则,深化、细化责任清单,及时解决群众的问题,对出现的推诿扯皮、办事效率低下的领导干部,进行严格的责任追究。“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领导干部应紧密联系群众,把百姓疾苦放在心头。真正使群众反映的问题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只要领导干部干出成绩,干出劲头,即使没有每月至少下乡一次的规定,领导干部也能把群众路线践行好,群众路线活动也能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