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为确保金融风险辨识活动的有效性和可靠性,金融风险辨识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实时性原则。经济主体的财务状况、市场环境等各种可能导致风险的驱动因素时常处于变化之中,随着风险环境的变化,经济主体面临的金融风险的类型、受险部位、严重程度等都可能发生改变。因此,风险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实时信息随时关注金融风险的变化,连续地辨识金融风险,并及时调整金融风险管理策略。否则,滞后的金融风险管理系统将无法适应风险环境的瞬息万变。(2)、准确性原则。对金融风险的辨识,首先应准确识别各个风险类型、风险的存在部位和风险源,否则,就有可能将风险辨识的后续工作引入歧路;其次,应对金融风险的严重性做出初步估计,过分高估金融风险的严重性有可能会提高金融风险管理的成本,从而会造成管理过度,带来新的金融风险,而过分低估则又有可能导致管理不足,导致更大的潜在风险。3.(3)系统性原则。经济主体经济活动的每一环节、每一项业务都可能带来一种或多种金融风险。有的金融风险容易识别,有的则不易被察觉,对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忽视都可能导致金融风险管理的失败。除了对经济主体经济活动的每一环节、每一项业务进行独立分析外,还应特别注意各个环节、各项业务之间的紧密联系。经济主体面临的整体金融风险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其单个金融风险的总和。风险管理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资产结构,以充分分散风险,将整体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4.(4)成本效益原则。金融风险的辨识和分析需要花费人力、物力和时间等,金融风险管理收益的大小则取决于因风险管理而避免或减少的损失大小。一般来说,随着金融风险辨识活动的进行,辨识的边际成本会越来越大,而边际收益会越来越小,所以需要权衡成本和收益,以选择最佳的辨识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