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1.手术室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保持室内肃静和整洁。
2.手术室严格区分洁净区、清洁区、和污染区,工作人员有专用通道,在指定区域内更换消毒的手术服装及拖鞋,帽子应当完全遮盖头发,口罩遮盖口鼻面部。刷手服上衣应系入裤子内,内穿衣物不能外露于刷手服或参观衣外,不佩戴不能被刷手服遮盖的首饰,不化妆、美甲。进入手术室洁净区的非手术人员(检查人员、医学工程师)可穿着隔离衣,完全遮盖个人着装,更换手术室拖鞋并规范佩戴口罩、帽子。
3.手术过程如果可能产生血液、体液或其他感染物飞溅、雾化、喷出等情况,应正确佩戴防护用品如防护眼镜、防护面罩等。
4.有上呼吸道感染、手部外伤、皮肤病的医护人员不宜参加手术。
5.手术帽应每天更换,污染时应立即更换。防护拖鞋应“一人一用一消毒”。刷手服及外科口罩一旦被污染物污染或可疑污染时,须立即更换。外科口罩摘下后应及时丢弃,摘除口罩后应洗手。如工作人员身体被血液、体液大范围污染时应淋浴或洗澡后更换清洁刷手服。
6.工作人员出手术室时(送患者回病房等)应穿着外出衣和鞋。外出衣保持清洁,定期更换、清洗、消毒。
7.手术间每日启用前用清水进行物表清洁。术中发生血液、体液污染手术台周边物体表面、地面及设备或疑似污染时立即对实施污点清洁与消毒。术后接台手术之间对手术台及周边至少1-1.5米范围的高频接触物表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进行清洁与消毒。全天手术结束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对所有物体表面进行终末清洁、消毒(除2米以上的墙面、天花板)。每周对手术间所有物表(包括高空处表面)、回风口进行清洁、消毒。
8.辅助间、走廊、生活区物体表面每天清洁至少1-2次;地面视污染程度制定拖擦频率,每天不少于2-3次,保持地面干净、干燥、无尘、无污垢、无异味等。手术患者出入门口地面随时保持过道地面清洁。进入手术室的推车、医疗用品、设备等应保持清洁。洗手池有防溅设施,管道不应外露,池壁光滑无死角,应每日清洁和消毒。
9.感染手术分一般感染和特殊感染。一般感染包括:病毒性肝炎、梅毒、绿脓杆菌、HIV等;特殊感染包括:气性坏疽、破伤风、朊毒体和炭疽。此类手术应在手术通知单注明感染种类,以便手术室合理安排。术后按《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要求及时进行清洁消毒。
10.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和无菌操作原则。医务人员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循手卫生规范,术前按要求进行外科手消毒、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
11.开手术包前后均要检查标签、化学指示胶带和压力蒸汽灭菌指示卡。无菌物品包装有潮湿、破损,不得使用。无菌器械台的铺巾保证4-6层,四周无菌单垂于车缘下30cm以上,并保证无菌单下缘在回风口上。无菌器械台上的手术器械、物品不可超出台缘。保持无菌器械台及手术区整洁、干燥,无菌巾如果浸湿,应及时更换或重新加盖无菌单。
12.移动无菌器械台时,洗手护士不能接触台缘平面以下区域,巡回护士不可触及下垂的手术布单。任何人未穿无菌手术衣及未戴无菌手套者,不得跨越无菌区。
13.凡进入人体组织的各种手术器械、导管、植入物等必须一用一灭菌。
14.严格手术隔离技术,常见的隔离手术有恶性肿瘤手术、妇科手术、空腔脏器手术、创伤手术、同期分I类切口和非I类切口的手术、内窥镜下肿瘤手术。同期手术严格区分I类切口和非I类切口,原则上I类切口手术在前,非I类切口手术在后。严格区分清洁切口区、污染切口区,区分无菌器械和污染器械,不得交叉使用。必要时更换手套、加盖无菌单。
15.麻醉用器具应定期清洁、消毒,接触病人的用品一次性物品应一用一更换。
17.严格限制手术室内人员数量,严格控制参观人数,参观者不可任意串间。
18.接送病人的平车定期消毒;车轮应每次清洁,车上物品保持清洁。接送隔离病人的平车应专车专用,用后严格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