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普通商品经济”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以前的商品经济,它作为与自给自足的自然 经济相对立的社会经济模式而产生。产生的前提条件是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发生了社会分 工、生产资料所有制形成了不同经济利益主体。尤其是在手工业和商业从原始畜牧业和农业 中分化出来之后,商品经济逐步成熟起来。商品经济的本质特征是为交换而生产劳动产品, 但在自然经济为主导的历史条件下,商品经济并不占统治地位。在封建社会末期,随着商品 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现象,这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尤其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以空前的速度推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 展,也从客观上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并逐渐使商品经济在全社会占居统治地位。在资 本主义社会,商品经济发展到它的高级阶段。与普通商品经济相比,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改变 了“小私有”和“小生产”条件下进行商品生产和交换的状况,以资本主义雇佣劳动方式进 行商品生产和交换,极大地提高了商品生产的速度和效率,刺激了科技和生产力的大发展, 使人类进入了社会化“大生产”的“现代化”新时代。但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推动生产 社会化的同时,也越来越暴露出资本主义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的对立和矛盾,其突出表现 就是在社会财富占有上的两极分化、明显的或隐蔽的经济危机、劳动群众和公益需求与生产资料私有者利益的尖锐对立。于是,在公有制经济基础上进行商品生产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 应运而生。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或者在这种公有制占主体的条件下进 行商品生产和交换。它是对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积极扬弃。历史证明,商品经济是发展生产 力、提高生产效率、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尽可能多地生产社会财富的有效经济模式。社会主 义要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物质条件,必须大力发展 商品经济。尤其是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搞社会主义更是如此。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不 同的是,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目的不是私有者的私利而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公众利益,最终达 到共同富裕。这样的生产目的能够从根本上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克服资本主义 商品经济的一系列矛盾冲突的思想前提。实现这种价值目标的物质基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 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占主体的经济基础上,比资本主义更加有效地实现计划和市场的有机统 一、有效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满足生产社会化发展的客观要求,推动经济社会以高于 资本主义的速度持续发展。所以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的“后资本主义 商品经济”的更高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