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国民党的反共方针得到了美国政府的支持。控制中国,是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在中国追求的长期的基本的目标,在于推动建立一个统一的亲美政府;其短期目标,首先是“避免共产党完全控制中国”。它之所以这样做,一是为了让蒋介石政府成为它在亚洲的主要支持者,以此稳定它的亚洲战线;二是从“遏制苏联”这个总的战略考虑和反对人民革命的一贯立场出发,担心“一个共产党统治的中国将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和苏联结成紧密的联盟”,担心中国革命的胜利会对整个亚洲发生深刻的影响;三是为了维护美国在中国的殖民主义利益,即为了便于使战后的中国成为它倾销商品、获取廉价原料和进行自由投资的场所。 为了上述目的,美国决策者曾经考虑过“实行大规模的军事干涉,帮助国民党消灭共产党”的问题,但又担心这样做会使自己深陷中国这个泥潭而不能自拔。当时的美国总统杜鲁门后来追述说:中国“不是任何近代的西方军队所能征服的”,想以武力把美国生活方式强加给中国“是愚蠢的”。后来的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回顾当时的情况时说过:对中国进行军事干涉,这“从理论上看来,以及回顾起来,虽然都令人神往,却是完全行不通的”。它采取的主要方法是:一方面,要求国民党政府实行某种程度的改革,包括搞一点形式上的民主,以争取中间派的同情和支持,尤其是诱使或迫使共产党交出军队,实现中国在国民党领导下的“统一”;另一方面,通过给予经济、政治、军备等方面的援助,“帮助国民党把他们的权力在最大可能的地区里面建立起来”。日本刚投降,美国就立即出动飞机、军舰运送大批国民党军队至内战前线。1945月9、10月间,美国军队先后直接在中国主要港口塘沽、秦皇岛、青岛登陆,替国民党抢占主要城市、交通要道和战略据点。到11月底,侵华美军已达11.3万余人。与此同时,美国政府还以大批美元和军用物资,给国民党以所谓防务援助。从抗战胜利至1948年的三年内,美国“援助”国民党的贷款、物资达59亿多美元。尽管美国当局声称“不支持中国中央政府进行内战”,但它的这种作法恰恰是对国民党统治集团内战政策的最实际的支持。 美国的扶蒋反共和蒋介石的独裁内战方针,清楚地表明抗战胜利后,在美国支持下的蒋介石集团和人民革命力量之间的矛盾,已代替了中日民族矛盾,并迅速上升为国内的主要矛盾。围绕这个矛盾的解决,中国正处在两种命运、两个前途决战的前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