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金属基固体吸附体系的研发起源于Steinfeld团队针对液态碱体系水相蒸发的技术攻关[14-15],该团队创新性采用固态钠基材料替代传统氢氧化钠溶液,热力学分析表明:在模拟空气环境(CO2浓度500 ppm)下,固态NaOH表现出明显吸附动力学限制,4小时接触时间内仅实现9%的理论吸附量;锂基吸附剂虽显著提升CO2吸附容量至1.8 mmol·g-1,但其再生工艺涉及多步热分解反应。对比研究发现,钙基吸附材料展现出独特优势,其碳酸化反应转化率突破80%,吸附动力学提升3倍且再生温度窗口处于200
碱金属基固体吸附体系的研发起源于Steinfeld团队针对液态碱体系水相蒸发的技术攻关[14-15],该团队创新性采用固态钠基材料替代传统氢氧化钠溶液,热力学分析表明:在模拟空气环境(CO2浓度500 ppm)下,固态NaOH表现出明显吸附动力学限制,4小时接触时间内仅实现9%的理论吸附量;锂基吸附剂虽显著提升CO2吸附容量至1.8 mmol·g-1,但其再生工艺涉及多步热分解反应。对比研究发现,钙基吸附材料展现出独特优势,其碳酸化反应转化率突破80%,吸附动力学提升3倍且再生温度窗口处于200
发布时间:2025-09-08 04:01:10